日本漢字微跟薇寫法不同的原因

(本文原先發表於PTT NIHONGO板)

這個問題要從當用漢字表開始談起
戰後日本在國語審議會強勢進行一連串的漢字改革政策
先是公布了當用字體表
既然名稱是「當用」
表示它是個具有「限制」個性的漢字表
也就是帶有著「這個表以外的字都不該用」的意義在

當用漢字表 (昭和21年)
http://www.aozora.gr.jp/kanji_table/touyoukanji_hyou/table3.html
請注意這個表除了少數幾個有括號註明的字
大部分的字都還是原來的康熙字典體(繁體)

昭和24年 又頒布了當用漢字字體表
http://www.aozora.gr.jp/kanji_table/touyoukanji_jitaihyou/table2.html
此表大幅減化了文字筆畫 大致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日文漢字寫法

但要注意的問題是
這個表的最大原則是
只規定了這個表內的字要怎麼簡 並沒有去規定這個表以外的字要怎麼寫
(對岸的漢字簡化方案有所謂「可類推的簡化偏旁」)
結果就是,表外的字該怎麼寫,其實沒有統一原則
對國語審議會來說,表外的字根本不該用,管他去死,沒有該怎麼寫的問題
在這個階段,表外字的寫法算是無政府狀態

不過這也是個合理做法
打個比方來說:如果只因為  簡寫成 寫成
也許這個規則在表內字全部適用,但要定義 簡成 可全部類推是有困難的
在表外罕用字裡,嫥、妘兩個自都存在,而且有不同意思,此類衝突問題並不容易發現
所以對未知的範圍不做定義確實比較保險

當用漢字表擴充成為常用漢字表
常用漢字表新增的漢字,也依照當用漢字字體表推衍出新字體 (簡筆) 寫法。
雖然名稱改成常用後,字表的限制個性已經降低,
但常用漢字表仍然是一般電視以及報紙的用字準則。

另外因為命名的強烈需求,又制定了人名用漢字
人名用漢字部分也有收了一些與康熙字典體不同的字體
例如  這些字,其實都並非常用漢字
但因為在人名用漢字裡規定了現在這個寫法
所以一般我們在說「表外字」的時候,其實也沒有把人名用漢字算進去。

大部分出版商跟報紙都使用康熙字典體去印表外字
但偏偏有人就是會想去簡。

最有名的是朝日新聞,
朝日新聞很積極地將表外字類推簡寫。
例如常用漢字表裡定義了 簡寫簡寫
是表外字,其他報章都是印
就朝日新聞一家印成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yasuoka/publications/2007-03-23.pdf
(此為07年朝日新聞宣布停用朝日字體的特集 *後述)
不只是報紙 包括朝日新聞社的字典等刊物也都是用朝日字體刊登

只有印刷就算了
隨著工業普及,JIS漢字讓問題更大條了
因為常用漢字表不到兩千字,許多地名用字(阪、栃、茨)都沒收
雖然可以做為一般人閱讀的基本能力標準
但並不符合實際印刷需求
所以JIS(日本工業標準)也制定了漢字表 (就是平常說的JIS第一水準跟JIS第二水準之類的)

JIS收了五六千字(比常用漢字多收了4000多字),
雖然表內字的字形基本上依照常用漢字表的規定,
但表外字部分卻收了很多類似朝日字體的類推字。
以及一些屬於簡體字的地名用字(如芦屋是表外字,本應做蘆屋)

像祈禱,因為「禱」是表外字,
按照表外字以康熙字典體書寫的原則的話
應該是 [ネ斤][示壽] 這樣才符合原則 (見下圖)
但明明都是示部的字,有的是 ネ 有的是 示 很混亂
又表內字的壽採用的是「寿」的字體
結果JIS漢字裡的禱就變成「ネ寿」了
但是要注意的是「祷」這個字形並不是內閣告示的字體表裡公佈的

這下問題就複雜化了
例如最有名的例子,「森鷗外」的鷗是表外字
課本跟出版業界都印 鷗 多,但JIS漢字收的卻是 鴎
結果學校老師用電腦打考卷只能打出鴎而打不出鷗

因為朝日字體跟JIS漢字造成的表外字字體混亂
國語審議會終於在2000年提出表外漢字字體表
正式對表外漢字該怎麼寫提出較官方的意見

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12/kokugo/toushin/001218c.htm#2 (表外漢字字體表)
這個表列舉了較常用1022個表外漢字
原則上都採用康熙字典體為印刷方式 (= 不簡化)
不過其中有22個字容許使用較簡的異體

好啦 寫到這裡才能說明為什麼我洋洋灑灑寫這麼多
很多類似的文字議題網站只會寫一句表外字要用康熙字典體
但其實「表外字要用康熙字典體」
在2000年之前 一直算是業界的多數默認而已
也就是 只是因為多數出版業者跟報章都採用康熙字典體而已
並不是哪裡這樣規定了
表外字該怎麼寫 根本沒有一個國家標準說誰才是對的
再說 也還有朝日新聞跟JIS在唱反調
而且JIS基本上是有些官方色彩的
就好像國字常用標準字體表是教育部標準、BIG5是內政部標準一樣

直到這個表外字字體表公佈以後
才能真正說 「根據政府標準」表外字要用康熙字典體

字體表有提到棘手的三部首問題
這三部首是 辶(辵)、礻(示)、飠(食)
這三個部首一直是漢字字形最難搞的部分

辶 傳統在字書上一直是以4筆計算
不過印刷體是兩個點下面直 楷書體則是一個點下面彎
不過當用漢字字體表基本上是以印刷體來討論 沒有著墨書寫體
而當用漢字字體表上印的是一個點
所以表內字的 辶 是一個點
但表外字依照康熙字典體的關係所以是兩個點
造成表內表外有一個點還是兩個點的差異
http://ja.wikipedia.org/wiki/%E3%83%81%E3%83%A3%E3%82%AF%E9%83%A8
示則是 ネ 示 的差異
食是下方為 ム 還是 匕 的差異

(岔題)
關於 當用漢字字體表基本上是以印刷體來討論 這點
事實上 當用漢字字體表有提示說手寫的文字不見得要太死
例如糸的下方是小還是三點都沒關係
但因為所有課本的字體都比照字體表印 老師也這樣教
仔細觀察的話 會發現很多日本人寫字都有印刷體特色
除了糸字無論在哪個位置都寫成小狀以外
還有像令字,手寫也寫成ㄗ狀的人似乎也不少
甚至亮、京這些字上面的點習慣寫成豎的人也很多
手寫體與印刷體越來越趨近

既然這個表都說話了
前面這些搗蛋鬼們也陸續決定面對現實了
JIS在2004年決定更改JIS漢字的例示字體,讓JIS字體跟表外字字體表一致
http://www.jisc.go.jp/newstopics/2005/040220kanjicode.pdf
(JIS X 0213:2004における例示字形の変更について)
朝日新聞也決定在2007年放棄朝日字體 除「辻」字以外一律使用表外字字體表
微軟也決定從Vista開始採用JIS X 0213:2004的新規格
所以メイリオ的漢字字形就會比照表外字字體表

感覺好像問題單純不少 但又帶來不少麻煩

例如雖然表外字字體表說明對三部首採開放態度
「原則上使用康熙字典體 但使用簡易寫法也沒關係」
但既然例示字體刊登的是康熙字典體
朝日新聞與Vista字形都把這表外字的三部首改為傳統寫法了
所以有WinXP的迂一個點,Vista的迂是兩個點的問題
碰上很在意的人就尷尬了
像有些姓裡有辻字的人就會在意是一個點還是兩個點

(插花)
日本在意名稱字寫法細節的人好像還挺多的
像很多姓裡有崎的人會堅持右上角是個立
吉野家會堅持自己的吉上面是個土
http://www.yoshinoya.com/ (吉野家網站 請注意用圖片處理的地方上面都是土)
東京葛飾區網站還用一大頁解釋下面不是匂而是寫成人在裡面
http://www.city.katsushika.lg.jp/aisatu/katsushikakunituite.html#katunoji
(JIS漢字舊版(如XP)是匂 新版JIS漢字(如Vista)已改為人在裡面)

終於原來的正題
微跟薇、寧跟檸寫法不同的原因就是這樣
因為微跟寧是表內字 薇跟檸是表外字

薇跟檸這兩個字倒是舊版JIS漢字就已經符合康熙字典體的case
所以不用vista的字形應該也可以看出差異

這類的例子還可以舉很多
* 因為JIS漢字表外字字體的問題 很多例子XP可能是長得一樣的 Vista之後的字型才正確

呼 不過問題還沒完喔
文化審議會又打算要來修訂常用漢字表啦
(* 本來的國語審議會已併入文化審議會)

預計明年(2010年)要再加個200字上下
http://www.asahi.com/national/update/0116/TKY200901160297.html
雖然詳細要加哪些字還在審議
就目前看到的草案
除了所有縣名用字如埼、阪、岡全部加入以外
計劃中還有幾個很棘手的字在裡面

像是「謎」 (*對 你沒看錯 謎現在其實不是常用漢字…)
因為謎是表外字 所以Vista的謎字已經在修正為兩個點了
但這下加入常用漢字到底該是一個點還是兩個點
委員們還在激烈討論中

這類字還滿多的
像是「填」字右邊要保留康熙字典體的眞還是改為真
「麵」的麥要保留康熙字典體的麥還是改成麦
「喻」的右下要是彎的ㄍ還是直的刂 上面是入還是互不出頭

….

保留表外字字體表寫法會造成常用漢字表內字體不統一
改成表內寫法又會讓這批JIS像Vista好不容易改好的文字
都還沒被民眾習慣 很多字又要大改一次

在這個資訊化的時代 怎麼做都不對 牽一髮動全身
不知道明年文化審議會提出什麼答案

Social Comments

3 thoughts on “日本漢字微跟薇寫法不同的原因”

  1. 建議這篇可以配合作者專長的電腦字型領域投稿台灣的日本語言學期刊 應該會是個從來沒人發表過的題材(在台灣)

  2. 這篇文章寫的真好,把日本漢字的沿革作了挺為詳盡的介紹,文字實在重要啊,誓死捍衛正體中文,因為我喜歡。

  3. 我愛繁體字型!!!!
    請把它列入 世界遺產!!!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