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譯名之戰愈鬧愈兇,從本來的 Xinbei City 與 New Taipei City 又跑出 Greater Taipei 選項。其實這問題我從去年就有在關注,事實上我腦裡一直認為不是 Xinbei 大概就是 Hsinpei。看到 New Taipei 這個蠢名稱的當下,差點沒把嘴裡的東西噴出來──我想,有地名譯寫 sense 的人應該都會是這樣想法。
並不是捍衛漢語拼音
要先說明的是,就這個問題而言,我並不是因為捍衛漢語拼音的原因而去反對 New Taipei 這名稱的。我能接受 Xinbei City,也接受威妥瑪的 Hsinpei City。不能否認我對通用拼音的 Sinbei 比較反感些,不過這是另一個問題。
為什麼說 New Taipei City 不是個好名稱,我想可以用幾個理由說明:
容易誤會
就拿新北市政府是 New Taipei City Hall 來說好了,看起來不是很像新的台北市府嗎? 當然,國際上有太多 New York 之類的例子在前面,但 New York 可不在 York 附近,隔了快半個地球遠。
確實這種誤會情形會隨著時間(大家漸漸習慣)、調整表達方式(改寫 City Hall of New Taipei)漸漸解除。但就語言行為的角度來說,天天在用的母語比較容易快速找到解決之道,但台灣畢竟母語不是英文,無論政府、民間,製作外語標示總是非常隨便,尤其我們的公共機關已經三天兩頭做出離譜的英文標示被抓出來笑了(像台鐵的烘手機=Bake Cellphone),為什麼還要製造新的混亂源呢?
台北市內湖有一家新台北有線電視,我想英文大概就是 New Taipei Cable TV 之類的吧(網站查不到),像這類現在已經使用 New Taipei 而不在新北市轄內的公司行號,又會是另一個混淆點…
造成地名意譯的前例
拿台北來說,為什麼不是 Northern Taiwan City? 行天宮站為什麼不是 Sky Walk Temple? 國際上地名譯寫一般原則都是將地名整體視為專有名詞,使用音譯的方式處理,以求各個國家之間都能互相溝通。所以 New York 在中文翻「紐約」,在日本翻「ニューヨーク」。如果中文翻「新約克」,日本翻「新しいヨーク」,這樣豈不造成溝通麻煩?
台灣現行法令下只有後方的屬性詞使用意譯。例如台中市用「Taichung City」,淡水河是「Danshui River」,並沒有任何「市」前面地名本身部分採用意譯的例子。
音譯的新,台灣有先例
拿台灣的先例來說,像新竹用 Hsinchu 已久,不是 New Bamboo、新店現在是用 Xindian,不是 New Store、新北投是 Xinbeitou,不是 New Beitou。反而沒有一個用 New 的前例。
香港新九龍翻成 New Kowloon 啊?
是的,新九龍是 New Kowloon。但香港是以前是英國領地喔。香港當年英文、中文都列官方語言,而且香港的地名幾乎是先確定英文才另外翻譯中文的,而且還有一堆翻譯錯誤… (像指女王的Queen’s Road翻成皇后大道之類的)
台灣天天喊著自己是獨立國家,但若在腦裡只想著 New Taipei 的時候,其實你潛意識裡已經被美國殖民了。
台灣官方語言只有中文,英文不是我們的官方語言。官方語言不是英語,卻針對英語定義一個其他語言不試用的特例譯名,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地名譯寫是漢字「羅馬化」的工作,不是「英文化」
英文不是唯一的外文。拿台北市來說,英文翻 Taipei City,在法文裡他會是 Ville de Taipei,在日文是タイペイ市。好啦,當新北市翻成 New Taipei City 後,法文要怎麼辦? Ville de New Taipei 嗎? 這是英法混雜很怪異,既然都當作不是地名一部分而意譯了,所以該是 Ville de Nouvelle Taipei ? 所以日文是新タイペイ市? 天哪,這樣下去會多亂啊? 西班牙文 Nueva Taipei、菲律賓文 Bagong Taipei、瑞典文 Nya Taipei…… 誰看得懂這啥鬼?
這真的亂透了!!!
別被英文自我限制 才叫國際觀
所以有些候選人拿國際觀說嘴,支持 New Taipei City 名稱,這更突顯沒有國際觀。 我想大多數人根本沒考慮過使用 New Taipei 名稱後,非英語國家該怎麼處理這名詞的問題,反正自我感覺良好嘛,New Taipei 耶,贏台北市了,好爽喔,科科。法文? 干我屁事。 國際觀,呵呵。
地名是不可分割的單位
總之,地名應該是個不可分割的單位,這應該是最基本的翻譯素養。既然市名就是「新北」了,這兩個字就不會再拆了。漢語拼音他是 Xinbei,威妥瑪他是 Hsinpei,如此而已矣。
補充:給對X有意見的人
這又是個自我被英語殖民的偏見了。英文X不念 /ʃ/ 不表示X就不念 /ʃ/,在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裡,X就是唸 /ʃ/。漢語拼音選擇以 X 表示 /ʃ/ 音其實是很高明的,與威妥瑪相比,它能比 Hs 少一個字,使拼音比較簡潔;通用拼音硬是討厭 X 改成 S,反而造就 /ʃ/ 與 /s/ 音位模糊的問題 ─── 對於多數對 /ʃ/、/s/ 音差異敏感的外國人來說,這不是好現象。
我就是這樣對通用拼音反感:設計上沒有威妥瑪準確、也沒有漢語拼音整齊。其實就是硬是把漢語拼音裡看不爽的 X、Q 拿掉自我感覺良好罷了,通用拼音的支持者,只有在宣揚通用拼音時說通用拼音可以用來拼台客語,但那些台文派還不是也不用通用拼音,繼續使用教會羅馬字? 說真的用 b 來表示清音的通用拼音,我實在不覺得它適合來拿拼台語。但既然到頭來通用拼音還是只用在國語上,那他優越性在哪裡? 討厭漢語拼音的話,回來用威妥瑪還好的多,說真的。
> Leon
請區分譯寫與原名,您所舉了後面哪些New開頭的都是原名如此。
我可沒說地名前面有個新會造成困擾,但看日本譯寫就知道,他們是整體視為專有名詞去音譯成Shin而不是New,很合理。
如前面所說,我沒有堅持Xinbei,Hsinpei我也接受。不過Sinbei跟Shinpei就抱歉,我對這些ㄕㄙㄒ不分的拼音系統沒什麼好感。我也不覺得X有什麼惱人的,看哪 MacOS X 、Xperia、XBox 賣得這麼好 :p
提出一個疑問,就我的理解,日本翻譯中文地名,應該會直接延用漢字,所以台北市的日文仍然是「台北市」新北市的日文仍然是「新北市」。應該不會先把中文地名羅馬化,再把羅馬化的中文地名在翻譯成片假名,例如台北市–>Taipei–>タイペイ市這樣翻譯。
> 百式:
日文兩種方式都有在使用。事實上寫台北念成タイペイ就是來自英文,用日語音的話是たいほく才對。
再說,日文是少數有漢字的外語,所以才有這種直接沿用漢字的特例。在這裡舉日文例子一方面是為了便於理解(拿日文去模擬各種外文類推,感覺比較明顯突兀?),一方面也是我自己比較熟日文….。
我還是覺得要曾經透過漢語拼音學習中文的英語母語人士,才有辦法唸出xin吧!到台灣的外國人又不是每個人都學過中文,而且還一定要用漢語拼音學過,所以漢語拼音拿來用做標示讓外國人看,我覺得很糟糕耶
> vic
真要講的話,外籍人士對中文有正體字跟簡體字一樣會有混淆,絕大多數外籍人士(含中國人及新馬華人) 學過的中文都是簡體字,而非華語圈的華語教學中你寫正體字被認為是錯字的情況更是一點也不意外。地名拼法應該是當地人也能接受的拼法,大多數台灣人(以及除了學過漢語拼音外的那數十億外國人)就是不會把X念成丅,既然台灣也沒有打算要在教學上用漢語拼音取代掉注音拼音(事實上也沒必要,結合韻用注音處理簡潔許多),這種情況就不會改變。這數十年來所有在台灣提出來過的音譯方案都好像把東西丟給傳說中學過中文的外國人和傳說中的專家學者就沒事了,完全沒在管在地的人怎麼用,所以平常台灣人就拿威妥瑪為基礎在那邊亂拼一通,然後遇到政府大項目衝突的時候就跳出來反對。Cao 是曹這東西通用跟漢語都是這樣拼,理論上都推了快10年了,不過大多數台灣人現在認識的曹還是 Tsao,Cao 則依然是三國志2裡面亂拼一通的鬼東西,是靠靠嗎? 這樣。然後地名音譯在沒有標聲調符號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正確標出讀音,所以也不需要期待標了拼音照著念就可以念的準就是,那就只是個英文名字而已,甚至發音類似時能區分遠比照規則拼來的重要,中國的山西/陜西的拼寫法就很明顯展現出這樣的狀況。
> semaphore
如果能統一清楚的話,當然只要能一致,那種都無所謂。問題就是台灣現況實在拼得泰混亂了,既然如此,挑個有數十億人懂的系統,至少多些人懂不是嗎?
台灣教學不打算用漢語拼音,繼續用注音,我也支持。不過現實而言,來台灣學中文的華語教學,即便是在師大華語中心,還是使用漢語拼音教學的。既然主要就是給外國人看的標識系統,學過中文的外國人反而看起來更糊塗,不也是種荒唐?
雖然我也覺得Xinpei City是最好的選擇,但是一月初新北市不是也已經定案為New Taipei City了嗎??
即使定案也改變不了政策的愚蠢啊。